本报北京2月16日讯(记者 曹茜) 元宵节未到,今天,在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团虎坊桥分店,买元宵的市民已将长队排到店外,这已成为北京元宵节几年不变的一道风景。但记者在采访中得知,如今市场元宵已越来越少,汤圆比例却大了很多。如稻香村销售的400多吨元宵中,汤圆的比例已占到1/4(约20万斤),而去年只有12万斤汤圆。
据了解,北方传统的佳节食品——元宵,其市场消费量正逐年下降甚至萎缩。随着南风北渐,历来“北方吃元宵,南方吃汤圆”的习俗日渐淡化,汤圆挤占了元宵市场的半壁江山。稻香村集团办公室的温女士也认为,元宵市场会越来越小,汤圆取代元宵是一种趋势。
汤圆让人喜爱的原因,首先是因为它糯软、易熟、馅稀、口感好。但如此稀软的馅料,以元宵的加工方式显然难以制作;第二,元宵实际上属于“鲜活食品”,“存活期”大约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。天气一热,元宵就无法制作了。且做好的元宵也需现买现吃,因为元宵一般只能在0℃—5℃的温度下保存24小时。与可以速冻、全年可售卖的汤圆相比,元宵的生命力自然脆弱。因为元宵“珍稀”,稻香村今年一改往年向社会批发元宵的方式,稻香村元宵只在其16个门市部销售,一律不对外批发。这也是为了杜绝假冒产品伺机混水摸鱼。